在宅服務第一人
文/柯仁愛(資源特助)
德福老師深入偏鄉,親自一筆一畫教會服務使用者學會數數(圖/黎明社區服務中心提供)
開著在宅服務專用車,德福老師滿載他設計的私房教具,往沒有火車、沒有公車的山巔海角去學生家裡當家教,哪裡有需要,他的服務就做到那裡去,翻開花蓮的特教史,他是在宅服務的第一人。
在宅服務的德福老師用愛改變許多服務對象(圖/黎明社區服務中心提供)
敦厚慈祥的德福哥,因著兄長在教養院擔任廚工而投入生活服務員行列,接著到教保員、班導,一路都在照顧男生,直到五年前轉任在宅服務教保員,才從爸爸的角色一改為保母媽媽。德福老師說:「我第一個服務對象說她喜歡編織,我買了很多不同顏色的毛線,先從我母親那裡學習阿美族的編織方法,教了一學期編出辮子髮帶。第二個學生,我教她怎麼使用電鍋煮飯,從洗米開始,每個動作都有圖案編碼順序,每週兩次,來回50公里,半年後她會煮飯給家人吃了。」
看似簡單的動作,過程卻緩慢牛步化,重要的是家長要一起配合,以便延續操作達成教學目標。老師的角色與其說上課,其實陪伴做中學更適切,為了讓學生走出家門,免於成天看電視,德福老師的戶外教學是走人行道教認識紅綠燈、過斑馬線、邊走邊觀察、邊解說,「去的時候路旁的木瓜樹,回程時再問,他回答是——哈密瓜。」陪著壓馬路三個月,大男孩知道怎麼買東西回家了。
在宅服務的授課的內容完全依服務使用者的需要量身打造,家訪時發現獨居個案的家居需要改善,德福老師一不做二不休,透過連結花蓮縣低收房屋修繕補助,購買電熱水器、裝設馬桶及大門口鋁門窗,修繕完成後,因為浴室地板凹凸不平,德福老師主動協助,自己拌水泥,將浴室地板抹平。
德福老師多才多藝,連拌水泥、抹水泥都難不倒他(圖/黎明社區服務中心提供)
在宅服務無微不至做在沒人關注、不起眼的地方,看著孩子們成長,是他被叫「老師」最欣慰的回饋。
|
捐款支持社區服務計畫 請點此 黎明社區服務中心以社區式服務模式提供身心障礙者照顧,以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為主要服務目標。提供社區式家庭生活照顧模式。讓身障者獲得所需的個人支持及照顧,促進其生活品質、社會參與及自立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