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你的孤獨
文/肯納團隊
『小時候,父母是我們的盔甲;長大後,我們是父母的盔甲。』對於長大後的自閉(肯納)症孩子來說,用哭泣解決問題的絕招再也不管用,無法以口語表達來溝通內心的想法時,誰讓他們有當盔甲的機會?怎麼讓他們理解到用別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委屈?
在肯納專區服務,各種各樣行為問題層出不窮:不停的尖叫、對人吐口水、破壞物品等等,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對肯納兒來說這些行為是一種表達,只有能理解他們的人才能看懂,像某種小時候玩的暗號遊戲,教保員透過鉅細靡遺的觀察、與家屬的溝通,並在跨專業領域與社工、醫療資源連結推敲出問題癥結點,投入正向行為支持策略,方得以解決肯納兒的行為問題,發現上天賦予每一個肯納兒的才能。
肯納兒不擅長與人交流,教保員穿越他們的孤獨,看見他們柔軟的內心
然而,就如同白衣天使都很善良的迷思一樣,身為社福機構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同樣被社會寄予很有愛心的厚望,實行正向行為支持策略時,往往被參與服務的志工問:「你們怎麼會用這麼嚴厲的語氣與服務對象說話呢?」肯納兒對於是非對錯的認知,尤其在自我刺激的滿足上及固著行為的循環中比其他障別的身心障礙者困難,工作人員需要搭配各種肢體動作、語氣、表情,甚至是聲量,才能讓他們在認知中找尋到我們所表達的語氣,是好的或是不好的,進而理解並能學習,並非一昧的對他們好,就是愛的表現。
和肯納兒相處,像是在玩某種暗號遊戲,需要仰賴長時間的觀察和耐心
黎明教養院肯納專區培養、訓練第一線服務人員,以正向行為支持概念為核心,透過結構式作息安排,主動或被動的讓肯納兒理解「時間」這樣看不見摸不到的概念,借以學會放心的等待;讓肯納兒在情境中學習用圖卡與肢體動作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不管是開心或不開心都得以展現;教保員在與肯納兒的互動中得到全心的信賴,發現每一個肯納兒有著自己小時候調皮搗蛋的影子。在那個吵著吵著就和好的年紀,不論過了多久,肯納兒總保持著本我的赤子之心,與現今社會成長後生活所迫的樣子比起來,確實,黎明是一個心靈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