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發聲練習──自我倡議在黎明
文/黃暐齡(公共事務部)
實踐自我倡導理念對愛蓮及樂道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而言,是從「學習表達」開始的。自我倡議囊括的範圍相當廣,一開始在台東智障者家長協會的協助下,工作人員們依照實際服務情況,從初階的說話課開始,接著延伸到班會討論、兩個作業所學員都會參與的生活分享會,最後希望大家能在智障者家長總會(智總)舉辦的「自我倡導會議」侃侃而談。
作業所的生活分享會,也會提供學員們發聲的平台
從起先直接給予侷限性的選擇,轉變為引導服務對象發表意見,現在服務對象們已經能夠在生活中,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改變說起來簡單,實際上卻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作業所的顯智社工分享:「教保員會少一點糾正,建立學員基本的成就感,簡單的成就感有了,學員們自然而然樂意參與話題。」教保員也需要學習鬆開手,將服務思維從照護者轉換為引導者。
然而僅是有發表意見的意願,卻不足以在自我倡導會議,和來自全台灣的智青(智能障礙青年)們熱烈討論。帶領學員參與過六次會議的顯智社工提到,智青們懂得提問,如果生活僅是作業所和家庭兩點一線的學員,可能很難招架給予回答。於是小規模的「自我倡議小組」因而誕生:作業所學員們根據主題自行蒐集資料製作PPT,在公開場合與同儕分享,練習表達自我,豐富彼此的生活經驗。
由社工自行規劃的自我倡議小組,學員學習自行架設投影機及製作PPT發表
顯智社工稱讚參與過自我倡導會議的三位學員:阿中、晨晨與大偉,不怯場且懂得自我介紹。也許由於黎明是花蓮唯一與會的機構,智青們提問特別踴躍,問七星潭、問豐年祭,聽到學員有條理地答覆並延伸話題,令工作人員驕傲極了。
過往由體制、專業人員以及家長為身心障礙者做決定,隨著時代更迭、平權意識抬頭,CRPD宗旨「沒有我們的參與,別替我們做決定」的呼聲愈漸響亮,身心障礙者懂得替自己發聲。作業所積極接下可拓展服務價值的計劃,盼望接軌CRPD精神,奮力將服務對象推向平權的未來。